期刊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网址:www.aydxb.cn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aydxbxhg@163.com。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4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88.00
杂志荣誉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个体化舌侧矫治微种植体远移下牙列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目的建立个体化舌侧矫治远移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对志愿者进行CT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3D重构获得初步三维模型,经GeomagicStudio软件模型优化和曲面重建,获得下颌牙列和下颌骨三维模型.利用UGNX8.5建立个体化舌侧托槽、弓丝、牵引钩、微种植体、片段弓等模型.将所得的模型进行组装后在Ansy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定义,终......
作者:刘刚;蔡留意;张月兰;刘小东 刊期: 2018- 07
-
2017年合肥市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的分析
了解合肥市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甲状腺肿患病率及两者的关系,为合肥地区防治碘缺乏病(IDD)及科学补碘提供依据.调查8~10岁学龄儿童120例,男54例,女66例,对其进行甲状腺触诊及甲状腺B超检查,同时采集尿液进行尿碘检测.结果显示120份尿样尿碘中位数(MUI)为305.6μg/L;不同性别(Z=-0.154,P=0.123)和不同年龄组(χ2=0.532,P=0.766)MUI差异无......
作者:张亚琴;陈婷婷;杨芳;王佑民;邓大同;陈明卫 刊期: 2018- 07
-
多指标联合诊断兔应用他莫昔芬后肝损害的研究
随机选取新西兰雌性大白兔20只,他莫昔芬灌胃,对照兔肝脏病理结果得出:单独应用二维超声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78%;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92、0.799;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AUC为0.792;VTQ联合上述指标诊断应用他莫昔芬后兔肝损害AUC为0.937,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的诊断率(P=0.0......
作者:张旭;田瑞;闫亚飞;栗建辉 刊期: 2018- 07
-
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的成型及其材料性能研究
采用光固化缓释体系技术制备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传统方法制备丙烯酰胺单网络水凝胶和海藻酸钠单网络水凝胶,然后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和丙烯酰胺单网络水凝胶做力学性能的检验,接着对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后将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和海藻酸钠单网络水凝胶放入不同pH的溶液中分别检测溶胀率.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
作者:孙天文;杨润怀;马长望;梁振 刊期: 2018- 07
-
靶向MDM2-p53相互作用的抗癌治疗研究进展
MDM2为鼠双微体基因,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具有调节作用.MDM2可通过与p53蛋白结合形成MDM2-p53负反馈环,发挥p53依赖活性.MDM2是p53的主要抑制剂,其通过多种机制抑制p53的功能,而这些机制都是由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的.多年前就已经提出,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可能通过重新恢复野生型p53的肿瘤抑制功能达到治疗人类癌症的目的.经过近二十年的不......
作者:王樾;吴文涌 刊期: 2018- 07
动态资讯
- 1 人腹水型卵巢癌SCID鼠腹腔移植瘤的建立
- 2 胆石症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3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 4 改良法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准确对位的影响
- 5 双光子显微镜用于在体监测小鼠视交叉上核Ca2+动态变化的方法学研究
- 6 LPS 对肝癌细胞株 HepG2增殖、凋亡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 7 初治鼻咽癌容积调强与适形调强放疗方案对甲状腺的保护作用分析
- 8 腹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艾氏腹水瘤的实验研究
- 9 条件培养基培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 10 pEGFP-C1-PE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11 151例肾小球性血尿临床分析及其诊断标准探讨
- 12 两种方法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及其比较
- 13 CT与MRI结合在结节性硬化症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
- 14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 15 老化苏木精染料的再生利用及探讨
- 16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一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研究
- 17 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其可能机制
- 18 胃癌中HIF-1a、VEGF及Glut1的表达
- 19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 20 兴奋和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对大鼠睡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