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网址:www.aydxb.cn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aydxbxhg@163.com。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4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88.00

杂志荣誉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1999年第6期文章
  •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在真核表达载体中的亚克隆

    目的将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KCMV中,以便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的研究.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和合成,TRIZOL试剂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法扩增GST基因编码序列,将扩增产物连接pGEM-T克隆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KCMV中.结果RT-PCR法特异性扩增出SjGST编码基因片段,其大小约为670bp,经双酶切、PCR鉴定表明所......

    作者:汪学龙;沈际佳;蒋作君 刊期: 1999- 06

  • 芸香苷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

    目的研究芸香苷(Ru)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冷冻-束缚应激模型,测定胃粘膜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了Ru与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别嘌呤醇、二甲基亚砜)联合用药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Ru(5、20mg.kg-1,每天2次,共5天,ig)在减轻大鼠冷冻-束缚应激引起的胃粘膜损伤的同时,抑制胃粘膜XO活性,提高胃粘膜GSH含量,Ru......

    作者:王宇翎;赵维中;宋必卫;马传庚;李前进 刊期: 1999- 06

  • 银杏叶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记忆和免疫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记忆和免疫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Cy80mg.kg-1sc)诱导C57BL/6J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和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跳台法作行为检测,单向免疫扩散法和二硝基氟苯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法测定有关免疫指标.结果EGB(40、80mg.kg-1.d-1×20d,ig)可减少小鼠的跳台错误次数,延长SDL,缩短EL;使小鼠降低的IgG、耳片肿胀度、脾及胸腺......

    作者:明亮;张艳;李卫平;尹艳艳 刊期: 1999- 06

  • p16/MTS1基因缺失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p16/MTS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对30例完全缓解的ALL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ALL患者有p16基因缺失,并发现高危组患者p16基因缺失发生率明显增加(P......

    作者:汪惠园;夏瑞祥;汪渊;焦增富;鲁云霞;赵萍;周波;蔡学杰 刊期: 1999- 06

  •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家兔脊髓损伤后TXA2和PGI2的影响

    目的研究自血光量子疗法(ALQ)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对比血浆和脊髓组织的TXA2和PGI2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损伤组血浆和脊髓组织TXA2含量逐渐上升,PGI2含量逐渐下降;血浆TXA2和PGI2含量变化晚于脊髓组织的相应变化;而血浆TXA2/PGI2比值变化与脊髓组织的相应变化一致.治疗组经过ALQ治疗,血浆和脊髓组织TXA2含量明显下降,PGI2含量明......

    作者:程宝平 刊期: 1999- 06

  • 恶性神经鞘膜肿瘤免疫表型的异质性

    目的了解恶性神经鞘膜肿瘤(MPNST)免疫表型变化的谱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MPNST进行多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45例MPNST中,Vim、CK、EMA、GFAP及desmin阳性率分别为95.6%、22.2%、35.5%、4.4%及6.6%,SMA为阴性;②按抗原表达的数目及种类不同可将45例MPNST分为9个免疫亚型;③光镜下形态表现与免疫表型不完全一致.结论MPNST的免疫......

    作者:孟刚 刊期: 1999- 06

  • 正常汉族女性AC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的分型方法,了解正常汉族女性ACE基因的多态性及频率分布.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30例正常汉族女性ACE基因进行分型并介绍该实验方法和操作.结果正常汉族女性ACE基因有II(插入型)、DD(缺失型)、DI(杂合子)三种基因型,分别占56.7%、10%、33.3%,I等位基因频率为73.3%,D等位基因频率为26.7%.结论PCR是检测ACE基因多态......

    作者:曹云霞;庄广伦;汪渊;周青;刘虎 刊期: 1999- 06

  • 正常皮肤CD1a+- DC、Somatostatin+- DC的免疫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CD1a+树突状细胞(CD1a+DC)、Somatostatin+树突状细胞(Somatostatin+DC)的免疫表达和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人皮肤中CD1a+DC、Somatostatin+DC的定位定量情况,分别采取BCIP/NBT、AEC和双标法染色;双标记研究包括CD1a、Somatostatin、S-100、HLA-DR四种抗体.结果CD1a......

    作者:夏青;张学军 刊期: 1999- 06

  •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防治方案的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20年(1973~1992年)1208例食管贲门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二阶段,对近5年(1993~1997)318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A组(n=114),应用综合防治方案,即术前静滴心脏激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避免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联合应用肝素、氨茶硷等;B组(n=20......

    作者:周汝元;于在诚;葛圣林;吴一军 刊期: 1999- 06

  • 肝硬化时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目的对11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三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硬化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Ⅳ.C含量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Pugh积分分级)进行比较,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Ⅳ.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组(P......

    作者:孙秋林;夏利民 刊期: 199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