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网址:www.aydxb.cn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aydxbxhg@163.com。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4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88.00
杂志荣誉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出版周期:月刊
-
柴芩感冒药对甲型流感病毒与腺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柴芩感冒药对甲型流感病毒(68-1,H3N2)与腺病毒(AdV7)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按Reed-Muench法计算50%病变抑制的药物浓度(IC50),实验重复3次,并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柴芩感冒药对甲型流感病毒(68-1,H3N2)和AdV7的IC50分别是(40.5±3.53)、(33.11±3.22)mg/L.TI值分别是21和26.5;对照西药利巴韦林......
作者:胡涛;龚蕴贞;林维芬;黄升海;余莉 刊期: 2001- 06
-
硫代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翻译起始区和C基因区硫代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N)对HBV表达的序列性抑制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一系列互补于HBVmRNA编码核心蛋白基因区(C区)15聚硫代ASON,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这些合成的外源基因导入2.2.15细胞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作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
作者:吴庆;张胜权;张在和 刊期: 2001- 06
-
大鼠血浆TNF-α的测定以及小剂量rTNF-α对感染的大鼠保护作用
目的测定烧伤早期大鼠和脓毒症感染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小剂量(105U/k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背部烫伤法和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建立大鼠烧伤模型和内源性感染模型,用试剂盒测定血浆TNF-α和MDA水平.结果烧伤早期大鼠血中TNF-α和MDA含量升高(P......
作者:林峰;杨雁;张载福 刊期: 2001- 06
-
套式PCR法检测慢性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CV-RNA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与血清中HCV-RNA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套式PCR(RT-nested-PCR)对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及血清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中,PBMC及血清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3.23%(66/124)和64.52%(80/......
作者:王健;蔡茹;项桂菊;江水清 刊期: 2001- 06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CollageⅣ,C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70例糖尿病患者和6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N、CⅣ浓度,用直线相关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高于正常对照(P......
作者:徐碧林;徐胜前;杨明功 刊期: 2001- 06
-
乳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基因和表达的改变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mRNA及其蛋白和c-erbB-2的表达.结果27例(45.8%)细胞周期素D1蛋白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
作者:吴强;张瑰红;饶慧蓉;杨枫;官伟宁;王劲 刊期: 2001- 06
-
异福酰胺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异福酰胺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判断两种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交叉自身对照给药.以卫非特片(Rifater)为参比药物,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两制剂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异福酰胺胶囊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2.37±1.09)h,(4.63±0.67)h,(13.43±2.......
作者:陈光亮;许建明;魏伟;徐新华;胡咏梅;张磊;徐叔云 刊期: 2001- 06
-
辣椒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辣椒提取物(extractofcapsicum,EC)灌胃给药后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两种疼痛模型、小鼠二甲苯诱导的耳水肿和大鼠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两种炎症模型,观察EC灌胃后对痛阈时间和炎症的影响.结果EC(60、120、240mg/kg)灌胃给药后,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法和热辐射甩尾法的痛阈时间,对小鼠二甲苯诱导的耳水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EC(40、80、1......
作者:金涌;李俊;姚宏伟;高署;徐叔云 刊期: 2001- 06
-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在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分别来源于3个不同家系各1名患者,包括2名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minantDEB,DDEB)和1名隐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ecessiveDEB,RDEB)进行皮肤基底膜带(BMZ)Ⅶ型胶原检测,同时选择单纯型大疱性表......
作者:李诚让;杨春俊;张学奇;杨森;王培光;张学军 刊期: 2001- 06
-
同源序列PCR检测孕妇外周血白细胞中HSV感染
目的检测HS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方法应用同源序列检测了134例孕妇全血、白细胞、血清中HS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该方法可同时扩增HSVⅠ、Ⅱ,在134例孕妇的全血、白细胞中HSVⅠ阳性率为14.9%,HSVⅡ阳性率为27.6%;血清中HSVⅠ阳性率为1.5%,HSVⅡ阳性率为5.2%,提示HSVⅠ、Ⅱ可能储存于人体白细胞中.结论应用同源序列PCR检测孕妇白细胞中HSV感染可能为HSV感染的优生学......
作者:刘贵育;许晓红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表达及释放的影响
- 2 脑膜瘤1基因在216例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3 激肽原酶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 CGRP、RAMP1及 VEGF 表达的影响
- 4 内源性硫化氢在低氧/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5 一种低成本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白血病细胞的方法探析
- 6 脉压、vWF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
- 7 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对乳腺癌种植瘤中VEGF mRNA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
- 8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乙酰胆碱斑的实验研究
- 9 TNF-α在痉挛型脑瘫中的异常表达
- 10 内镜下食道贲门部狭窄气囊扩张治疗72例
- 11 31例成人舌念珠菌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 12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APRI和FIB-4指数模型无创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 13 塞来昔布对颅脑创伤后Fas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14 中药药浴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 15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作用的初步研究
- 16 5-125I-2′-脱氧尿嘧啶核苷杀伤大鼠C6细胞的实验研究
- 17 镉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
- 18 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SL-E及sVCAM-1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 19 Gli通过PI3K/AKT促进食管鳞癌KYSE-30上皮-间质转化研究
- 20 综合医院老年和成年住院谵妄患者精神科会诊前后药物治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