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网址:www.aydxb.cn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aydxbxhg@163.com。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14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88.00

杂志荣誉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2017年第12期文章
  • 鬼针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对鬼针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单体.方法用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小孔树脂凝胶MCI、SephadexLH-20凝胶、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经核磁解析并与文献比对鉴定结构.体外培养HSC-T6肝星状细胞和RAW264.7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单体化合物对细胞增......

    作者:韩续;陈飞虎;葛金芳;李宁 刊期: 2017- 12

  • β-葡聚糖抑制大鼠硅肺纤维化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β-葡聚糖通过对氧化应激的调节,抑制大鼠硅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动式染尘法制作大鼠硅肺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β-葡聚糖前处理组、β-葡聚糖后处理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血清的丙二醛(MDA)表达、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内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硫氧还蛋......

    作者:王路;孙悦;刘嘉祺;彭子荷;郝小惠;徐洪;刘和亮 刊期: 2017- 12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可以向经典激活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激活型巨噬细胞(M2型)极化.TAM主要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肝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AM在促进肝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的相关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婧婧;孙妩弋 刊期: 2017- 12

  • 石斛对乳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乳腺癌发病率高,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及药物耐药性,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是肿瘤学界急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石斛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分子、基因层面分析石斛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对目前石斛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石斛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多路径、多靶点、选择性作用于癌细胞、副作用低等特点.石斛与放化疗有协......

    作者:郑喆文;罗根忠 刊期: 2017- 12

  • 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经过自发或因临床诊疗操作由原发灶或转移灶释放然后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研究表明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CTC检测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在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监测复发、治疗疗效与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同时由CTC衍生出来的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tD-NA)检测也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

    作者:王宜文 刊期: 2017- 12